它已占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最有利位置;坏消息:它仍未摆脱“另一个网景”的陷阱……
“有先发优势的网景(Netscape)最终失败了,你们如何保证不成为下一个网景?”这个问题已经纠缠了手机浏览器UC浏览器的团队(优视科技)整整5年,几乎每次与投资者谈融资,对方都会这样问。“有阵子被问着问着,自己都心虚了”,UC浏览器创始人之一梁捷对《环球企业家》笑言。
粗看上去,网景与UC浏览器确有诸多相近之处:它们分别在电脑浏览器和手机浏览器上率先确立领先地位——1994年网景面世,第二年就占据 80%以上市场份额且完成IPO,上市首日股价即从28美元飙升至75美元;UC浏览器的成长虽没有网景惊心动魄,但易观国际数据表明,截至今年第二季度,UC浏览器在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市场占比已达64.2%,第二位的Opera Mini仅占26.7%。
它们同样在占据主流地位后仍无法摆脱群雄环伺的险境——众所周知,网景在第一轮浏览器之争中彻底败给了同年诞生的微软IE;目前遥遥领先的UC浏览器竞争对手更多,不仅有同为第三方浏览器的Opera Mini和火狐,还包括诺基亚、苹果、微软和谷歌等,甚至坐拥数亿用户和多种流行产品的腾讯也蠢蠢欲动。从其对手就可判断一个人的地位和强弱,而上述众多显赫的名字充分说明,UC浏览器给自己“树立”了多少劲敌。时至今日,已没有人怀疑手机将是培育下一代创新和市场的最大温床。在中国,7亿手机用户是互联网用户数目的一倍以上,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今年初发布的数字表明,2008年国内手机上网用户增长133%至1.176亿人。庞大的用户基数自然催生了关于移动互联网的种种想象和信心,UC浏览器的成长正是依托其上。过去3年,其用户增长近 50倍,目前已达8000多万,其中3500万是活跃用户。2007年底,UC浏览器的每月用户浏览网页总数开始赶超Opera Mini,现已接近190亿次,后者不到100亿次。最重要的是,UC浏览器的上位是用户自然选择的结果,来自手机预装的增长不超过5%。
UC浏览器的CEO俞永福对《环球企业家》表示,手机制造商有意识地避免落入“Wintel”陷阱,因为这会让它们沦为单纯的硬件制造商,从而失去服务这一真正的未来利润之源。对操作系统将与浏览器融合、iPhone“平台+应用”模式将成主流的看法,俞也持反对态度:“操作系统与浏览器解决的是不同需求,前者解决的是人机交互问题,上网只是功能之一,后者解决的是上网相关问题,二者无法相互取代。至于iPhone之所以还有很多动作不能在浏览器中完成而要去App Store,是因为苹果不允许,它要把所有流量都圈在App Store。但未来的业态必然是开放的。”在与俞看来,这些都是UC浏览器能够独立存在的原因和价值:“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化而非综合化,综合化只能在封闭系统中成功,而封闭系统必然是一个小众市场。”
目前,UC浏览器已完成两轮共2200万美元的融资。当拥有了市场和资金后,接下来做什么?“我们觉得浏览器就是大而全的入口,要深化到用户需求的每个环 节中,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嵌入他生活的各个层面。”梁捷如是描述他们的构想。但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网景也曾有过勃勃野心。当然,移动互联网的生态模式与互 联网相通却不同。回溯网景的衰败史会发现,深层原因在于微软和英特尔(博客) 的“Wintel”组合使互联网基础软硬件标准化,在一个通行的平台上,收费的网景在免费且与Windows捆绑的IE面前自然毫无招架之力。但这一历史 很难在移动互联网重演。手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非标准化在短期内难以统一,这意味着很难出现一个适用于所有手机硬件、只需升级就可适应不同版本手机系统的浏 览器,以UC浏览器为代表的各方力量大可依据自己的优势在这个市场角逐。
无论俞多么自信,也必须承认虽然普遍看好移动互联网,但至今仍没人能清晰地勾画出它的未来图景。不过,这并不影响决心不计代价投入移动互联网的UC浏览器董事长雷军将其视为“下一个10亿美元公司”:“我对UC浏览器的最大贡献是让他们相信自己能成为下一个谷歌或者百度。”